用文化活水养经济大鱼
——屯溪区政协聚焦构建高品质文化产业协商议政
“无论是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建议,还是会议提交的书面材料以及座谈时交流发言,都有很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关联部门要积极吸纳、抓好落实,区‘两办’及时梳理,纳入督查。” 在10月11日黄山市屯溪区政协十四届五十次主席会议暨“构建高品质文化产业,赋能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专题民主协商会上,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戴炜如是说。
“构建高品质文化产业,赋能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是屯溪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共同确定的2025年重点协商课题,也是本届区政协继2023、2024年分别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深化文旅融合”作为重点协商课题后,持续围绕文化建设,唱好文化“三部曲”,保持了协商课题一脉相承,突出协商议政系列化、品牌化。今年4月份以来,区政协调研组先后走访相关镇街、部门,调研黄山演艺城、徽漆工艺有限公司等不同业态、不同规模文化企业18家,召开各类座谈会8场,掌握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征集各类发言材料27篇,并赴杭州艺创小镇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认真撰写调研报告,为开好本次专题民主协商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协商会上,区委宣传部汇报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区政协副主席傅颖兵代表调研组作协商会筹备情况和调研报告起草情况的说明,余丽芬、孙梅森、程国胜、程浩等委员和文史专家,分别围绕数字赋能、影视产业、非遗传承、文化消费、客源引流、数税提升等话题发表见解,提出意见建议。戴炜不时与委员交流互动,区政府副区长王一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志英分别就委员关切进行了回应。
戴炜指出,屯溪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近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全区文化产业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以改革创新思维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真正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要把握立足特色、坚持市场导向、展现国际风范“三项原则”。要突出“在地性”。抓住徽州文化的根和魂,形成鲜明标志符;发挥屯溪优势,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要瞄准“市场化”。立足徽州文化,把握消费趋势,推出更多Z世代群体喜闻乐见的文旅产品。坚持市场逻辑干事,加快推动文化要素全方位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要坚持主客共享,彰显“国际范”。坚持“黄山首站 国际屯溪”的发展定位,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思维,推动文化业态多元融合、创新发展,让屯溪真正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外国人喜爱”的主客共享新空间。
戴炜强调,要突出党政引导、文旅融合、项目带动、人才支撑、文化传播“五个着力点”。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战略引领、资源配置和服务支撑中的关键作用,当好“规划师”“服务员”“监督员”,做到“引导有方、支持有力、监管有效”。要深入实施“文化+”战略,让文化“可吃、可看、可体验、可带走”。要科学谋项目、强力引项目、统筹推项目,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要抓住人才这一核心力量,注重文化创意人才引育,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夯实非遗传承人才基础,推动文化创新、技艺传承和产业跃升。要把文化传播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培育现象级IP,拓宽新媒体传播渠道,抓住微短剧风口,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化地标、文创产品和文旅活动。
区政协主席袁震宇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要强信心、增动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要集众智、献良策,综合运用政协提案、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专项民主监督等各种履职方式,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要聚合力、善作为,躬身实践、向“新”发力,为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区政协副主席胡健红、程红、周西林、杨晓峰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