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2025年第九期
关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以旅游业为主体的三产服务业长年占据经济总量半壁江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够,文化资源没有充分转化为可以深度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乡村文化传统和民俗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等。为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留住游客,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制定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人才培养、文旅融合项目开发等。完善土地、税收、金融等配套政策,为文旅企业提供优惠和支持。在金融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旅产业的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二是策划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和协调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模式、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加强与周边区县合作,共同打造文旅品牌和线路,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举办国际非遗文化节、文旅展会等方式,展示我区文旅的独特魅力,推动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功能和带动作用。挖掘村庄特质,鼓励开展景区村庄打造,培育具有独特体验感的徽文化旅游新场景;支持农村闲置房屋盘活利用,开发艺术驻留、精品民宿、非遗活态利用工作室、旅游伴手礼展示销售空间等旅游业态;支持和鼓励高校、知名企业在我区设立徽学、美学、建筑设计、艺术写生等学生实践基地及乡村旅游创意和规划、民宿设计等工作机构。通过植入文化旅游业态、开发系列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等探索乡村运营模式,积极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四是加大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和整体营销力度。全面策划、建设旅游目的地视觉识别系统,在省市区交界处、车站码头、高速及公路主干道、乡村旅游点等核心区域建设融入我区地方特色、艺术性强、识别度高的形象识别景观节点、网红打卡点等;加强与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合作,积极研发互联网营销平台和旅游直播平台;鼓励和支持行业、镇村以及旅游企业开展市场化节庆活动,对关注度高、体验度强、有独特文旅IP,又能实现旅游产品转化的品牌节庆活动给予适当奖补。
(区政协经济委 邵楠)
关于以快递包装为媒加大旅游宣传的建议
快递包裹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重要载体,其包装的流通性、触达性提供了城市宣传独特窗口。为提升城市知名度,注入文旅产业发展新活力,发挥快递城市形象传播 “轻骑兵”作用,建议将快递包装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以低成本实现旅游宣传的精准触达。
一是设计特色快递包装,融入旅游元素。由区文旅部门联合邮政管理部门,设计系列化具有屯溪辨识度的快递包装。可将屯溪老街的青石板路、新安江的晨雾渔歌、徽州砖雕的精美纹样等元素融入包装图案,在胶带、快递面单等细节处印上“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屯溪欢迎您”等宣传语,让每个快递包裹都成为移动的“旅游名片”。
二是鼓励本地商家使用特色包装。对使用屯溪旅游主题快递包装的本地电商企业、特产商户(如茶叶、徽墨酥等特色产品商家)给予适当补贴或政策支持,引导其主动采用特色包装。同时,推动快递企业与本地商家合作,优先推广使用带有旅游元素的包装材料,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是联动快递网点强化宣传延伸。在快递驿站、网点设置屯溪旅游宣传角,摆放旅游手册、景区优惠券等,结合特色包装向收件人介绍屯溪景点;鼓励快递员在配送带有特色包装的包裹时,主动向收件人提及包装上的旅游元素,形成“包装+人员”的立体宣传效应。
(无党派人士学习联络小组 汪小青)
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的建议
母婴室是在公共场合为哺乳、喂食、清洁排泄物等一系列育儿行为提供便利设施的空间,是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指标。全区现有16家公共场所母婴室,其建设资金均是单位自筹,因此在规划布局、设施配置和日常维护上大多存在短板,其中2家被挪作他用。同时在有关地图导航软件上搜索“母婴室”,数据收录严重不全,线上查询明显滞后。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资金保障。由财政部门牵头,联合卫健委、发改委等部门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对符合标准的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项目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对建设单位给予其他优惠。
二是加强日常监管。建议执法部门将母婴室纳入日常监管,特别是在人流量大的景点,如黎阳in巷景区,使用卫生间人群比较多,常常会出现游客在母婴室里面休息、洗手、乘凉等占用母婴室的情况,工作人员只能劝导,很难制止。
三是加强导视系统。建设母婴室的公共场所和单位应在入口显眼处做好引导标识,同时在导航软件上新增地点,方便查询。
(区政协港澳台侨委 施学前)
关于规范商业停车场计费方式的建议
根据近期市民反映及实地调研,我区部分商业停车场存在计费规则不合理现象:以宇隆大厦停车场(黄山东路141号)为例,该停车场执行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的规则,导致停放35分钟的车辆需支付1小时费用。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于锦江之星、龙翔御景等14家备案停车场中,与黄发改价格〔2023〕14号文件要求的半小时阶梯计费标准形成明显反差。为此建议:
1. 推行精确计费。参照黄山高铁北站停车场30分钟免费+分段计费模式(首小时4元,超时每半小时加收1.5元),建议将商业停车场计费周期缩短至15分钟,如阿达驻车停车场现行3元/小时标准可优化为前15分钟免费,后续每15分钟计费0.75元。
2. 强化收费公示监管。在停车场入口及缴费处设置双公示牌,明确标注收费标准、计费单位及监督电话,对违规收费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记录。
3. 试点电子支付动态结算。推广先离场后付费系统,通过车牌识别自动生成精准账单,减少人工干预导致的计费争议。
(民建屯溪区总支 王莺燕)
关于完善市政设施细节
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建议
我区以“微改造、精提升”项目为抓手,对部分老旧道路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提升改造,显著改善了路面状况,但在阳湖红星路等部分区域和设施的细节管理上仍存不足:人行道地砖破损,给周边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与安全隐患;无障碍设施不连贯,影响视障人士独立、安全通行,有悖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为此建议:
一是启动“人行道畅通专项排查整治”。组织对问题路段的人行道进行系统性排查。对破损、松动、缺失的地砖进行及时、彻底地修复或更换,确保路面平整、牢固、畅通,消除居民出行绊脚石。
二是开展“盲道系统专项体检与修复”。 对全区范围内,特别是人流密集区域、居住区周边的盲道系统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及时修复,确保盲道符合规范,切实保障视障群体平等、安全出行的权利。
三是建立“市政设施微损快速响应机制”。防止小问题积累成大隐患。同时推行“建管养一体化”精细模式,在后续道路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及日常养护中,进一步强化细节标准和质量管控,实现建设、管理、养护各环节无缝衔接,确保市政设施长期处于良好服务状态。
(区政协社法委 甄兵)
关于优化尤溪至南溪南路段路灯照明
保障夜间行车安全的建议
尤溪新村至南溪南花山路段部分区域道路路灯,因两侧树木茂盛枝叶遮挡,导致光线穿透不足,照明效果不佳,夜间能见度较低,行车视线受阻,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为此建议:
1.及时修剪遮挡树木。请市政园林部门对沿线树木枝叶进行排查修剪,确保路灯照明范围不受遮挡,提升路面光照均匀度。
2.调整路灯高度或亮度。若修剪后效果有限,建议适当降低路灯安装高度,或更换更高功率的照明设备,增强照明强度。
3.建立长效维护机制。将该路段纳入市政照明巡查范围,定期检查树木生长与路灯匹配情况,避免反复遮挡。
(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叶群秀)
皖公网安备34100202000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