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2024专报第四期
关于提升屯溪老街旅游市场
竞争力的建议
去年以来,老街景区的游客接待量虽逐步增加,但游客的消费水平却呈持续下降趋势,商户的营收远没有达到预期,部分经营传统行业商户营业额降幅较大。从旅游主体来看,旅游的主力人群以老年团、学生研学团为主,收入和支配时间成为制约消费的重要变量。从消费趋势来看,游客更注重体验休闲、家庭化、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项目,曝光度高的“出圈”景点分流了更多游客量。从心理上来看,消费者更加“理性”,旅游作为一种体验消费方式,游客开始倾向于更深的文化价值、市场价值、情绪价值。
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文旅资源挖掘不够。历史文化挖掘不够,文化氛围营造不浓,未能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来设计独特的旅游活动和体验。二是文旅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商品种类同质化严重,带有徽州文化色彩的特色旅游商品不多。传统的歙砚、徽墨、茶叶等地方特产的价格普遍超出了一般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三是文旅融合带动效应不足。业态创新滞后,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创意手段来提升游客整体文化体验,难以吸引和留住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群体。为此建议:
(一)加强文旅挖掘,彰显文化自信。
一是汇聚和转化研究成果。安排专人专班收集、挖掘、整理、编撰文史资料,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对话会等形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做好屯溪老街的历史建筑和人文历史研究成果吸收和转化工作。
二是保护和传承徽州文化。集思广益提炼打造属于屯溪老街自己的品牌,“石翼农”、“紫云馆”、“同德仁”和“程德馨”等老字号不仅是商业招牌,也是文化符号,挖掘保护非遗项目并进行二次创意开发,通过保护和恢复其繁华的历史面貌,讲老街故事,传播徽州文化,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是开发文创和研学产品路线。授权企业开发具有老街特色的旅游工艺品、非遗产品等,烙印上鲜明的建筑符号、民俗图案、历史故事等徽文化元素,使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充分利用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黄山好人馆、戴震纪念馆、屯溪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开发独特的研学路线。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设置户外广告开展自我营销。在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以及市中心公交站台等醒目位置投放“三江口核心文旅商圈”户外广告,结合不同的文案宣传老街在内的三江口各个景区景点;在延安路及老街周边区域主干道也要营造旅游氛围,把“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等名片以广告和宣传标语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是紧抓新媒体流量赋能。官网、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被称为景区营销“新五件套”,是景区运营必备的流量“密码”,积极尝试善用流量的宣传思维,让文旅产品更有创意、更富魅力。还可以利用老街独特资源为影视拍摄提供取景地,契合影视产业发展需要,让老街焕发新的光彩。
三是开展主流媒体采风活动。6月2日《新闻联播》以“来安徽黄山屯溪看‘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为标题,播放了129秒的视频报道,社会反响强烈。主流媒体覆盖不同地域、年龄和社会群体,信息传达更全面,权威性和可信度高,是推动景区宣传的“金钥匙”。
(三)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推进解决屯溪老街运营问题,明确运营主体,培育和造就一支素质良好、规模适当、结构较为合理、与景区发展相配的人才队伍。鼓励老街商会发挥好政企沟通、公益互助、资源共享的作用,不断促进商贸繁荣。
二是增设指引标识。老街景区各个节点很少有指引方向、位置和商户信息的导向牌,严重影响了旅客的游览质量,需要建立一套信息完善,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旅游标识系统。景区边缘导示标牌可以向商贸城、戴震公园、黎阳in巷、百大商场等重要节点以及大中型餐饮住宿企业指引延伸覆盖,扩大老街区域的消费圈。
三是提升街区景色。开展“点穴式”的提升改造,设置历史人物或徽州文化的雕塑,配以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诗句、典故,加入可以互动或打卡必要元素。在沿街店面墙角或空隙位置种植小型绿植和花卉,扮靓整个街区,打造新的文旅场景。
四是增设休憩地。屯溪老街核心区全长832米,作为开放式的景区沿街因地制宜地增设更多的休息位置,也可以利用招引开办小型图书馆或书店,为游客提供休憩场地,让游客放慢脚步借阅屯溪老街典故书籍,观看徽文化宣传视频,定期开办文化讲座,也可拓展演出徽州曲艺,通过耳濡目染增强体验感和收获感。
(区政协提案委 孙清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