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情民意

社情民意2024专报第三期

发布日期:2024-08-05 15:43信息来源:屯溪区政协办 作者:屯溪区政协办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加强徽文化保护传承 留住屯溪的城市记忆 

 

屯溪作为老徽州的重要商埠和黄山市的中心城区,承载着无数记忆在新时代如何

让徽文化在保护传承中迸发新的生机和活需要我们心怀崇敬、认真加以思考和探索。近期,经过实地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徽文化在保护传承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1、红色文化方面尚存的革命遗址都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砖木结构房屋,年代久远,陈旧破;党史资源挖掘不够,缺少专业人员,大量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整理、研究和开发。

2、工业记忆方面当年企业主管部门及企业对关于与生产有关的档案留存意识不强,对老工业印记(遗产)保护工作缺乏及时全面的业务指导,加之多次搬迁、历年来的保管不善,导致现如今很难寻觅再现当年辉煌的史

3、历史建筑方面长期以来,规划意识和保护意识淡薄。缺少系统的保护规划,也没有逐一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域,导致徽文化及格局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和延续。特别是镇级历史建筑,防火防蛀能力差,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古建筑老化严重,部分已成危房。

4、文化教育方面徽州文化传承方面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如戴震小学、大位小学等具有本地文化底蕴的学校,在文化传承和校园文化品牌打造、输出上效果不明显。

5、老字号保护方面政府在统筹老字号资源中动力不足。各老字号经营场所分散,未善于统筹集合屯溪众多老字号,缺少文化向外界的推力。未形成集群效应,对游客、市民的吸引力较低,没有实现老字号知名度和旅游业的双赢。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就是新老建筑所展现的城市精神品质,它凝聚了城市的文化传承、地域滋养,魅力独具和多元共生。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把记忆留住、乡愁留下,为此建议:

1、盘活资源,擦亮红色名片。通过不断挖掘屯溪党史资源,修好红色家谱,讲好红色故事。如老街还淳巷5号(现19号)建议通过建馆,发挥艾黎纪念馆对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作用,作为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基因,丰富旅游业态。将屯溪范围内的所有遗址遗迹党史遗存标示立档,挂牌保护;无遗存的以LOGO图案或建筑表意形式立碑,昭示后人。

2、品牌培育,提升竞争实力。深入挖掘屯溪区域内老字号文化底蕴,了解屯溪背后的故事,成立屯溪老字号协会,强化对老字号的政策支持、品牌培育、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做好现有优秀品牌推荐、评选、命名“屯溪老字号”,为申报安徽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做好培育工作,打造地方特色知名品牌,提升品牌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完善老字号人才发展机制,对老字号传承人、技术骨干、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予以支持。提升品牌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3、挖掘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组建专班研究:徽州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徽州宗族、新安理学、徽派建筑、徽派朴学、徽州教育、徽州村落、徽州文书、徽州历史人物、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微州民间工艺等;加大对戴震小学和大位小学这两所以徽州历史名人命名的学校的投入力度,挖掘内涵,打造学校的特色教育;联合更多领域专业人士参与戴震和程大位文化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将两所学校建设成具有徽文化特色的研学、旅游基地,把徽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让徽文化在新时代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提升我区教育文化品位。

4、深入摸排,振兴工业发展。屯溪工业印记(遗产)见证了我区工业的兴起、发展和变迁,是我区工业历史与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的工业文化财富。要加快修复可保留的老工业厂房、仓库和其他历史遗存,依托这些遗存建设主题突出的工业遗址公园、展馆、城市文化公园等,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动工业印记(遗产遗存)保护利用工程对公众开放;立足城市经济发展实际,让至今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如:“金鸡奶糖”、“新安江洗衣皂”、“黄山蜜酒”等产品,运用文创和现代技术加以开发,焕发新的生命力。

 

 

(区政协社会和法制  胡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