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情民意

社情民意2024专报第一期

发布日期:2024-02-29 11:38信息来源:屯溪区政协办 作者:屯溪区政协办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关于大黄山建设背景下打响“国际屯溪”品牌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城市品牌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反映,近年来, 屯溪区在大黄山建设中找准坐标,围绕美丽时尚高品质现代都市区城市定位,塑造国际屯溪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但距离独具魅力的地域竞争优势和影响力还有一定差距。如何深化我区城市品牌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一、外地打造城市品牌的经验

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本地特色文化,打造城市品牌,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亮出独特名片。杭州市以宋韵文化作为打造世界名城最坚实的历史底蕴,深入实施文化兴盛行动,2023年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杭州居全国第3(二)打造特色载体。成都市立足天府文化底蕴,塑造世界会展之都形象,国际会议目的地竞争力位列全球第38位,会展业竞争力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4(三)激活产业特色。浙江庆元县以-菇共育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载体,不断挖掘香菇文化内涵,扩大开放合作朋友圈,香菇年交易额达25.76亿元,品牌价值逾49亿元。(四)强化人才底蕴。上海市通过打造中外人才实现理想抱负的梦工厂,构建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支持体系,帮助人才解决融资困难。

调研发现,在各地打造城市品牌的进程中,虽然方向性和侧重点不同,但底层逻辑基本一致,即:文化底蕴是基石,载体是抓手,产业和人才是核心。只有立足本地特色文化,充分整合产业、人才和载体等要素资源,才能实现城市名片的价值转化,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屯溪区打造城市品牌存在的问题

建设具有国际意义的城市品牌,涉及政策、人才、产业、资金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标其他城市经验,当前屯溪区在打响国际屯溪品牌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建设路径模糊。作为一座小城,国际屯溪城市形象十分单薄,虽然塑造了国际会客厅新安花月夜等品牌,但建设时间较短,相关经验欠缺,政策支持不够,没有形成完备的品牌建设体系和具体实施细则,品牌知名度不高。

(二)产业和人才支撑不足。国际屯溪品牌建设主要以文旅产业为支撑,缺乏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促进,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缺乏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文化交流、产业运作的高端企业和人才,发展潜力受限。

(三)缺乏特色载体。缺乏集中展示国际屯溪品牌形象的特色平台,国际文化交流尚且不足,对经济社会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三、深化打响屯溪城市品牌的对策建议

屯溪区丰厚的文旅资源和独特的城市文化气质,是打响国际屯溪品牌的底气。要有全球站位、国际视野, 通过顶层设计布局品牌战略,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更好地让世界了解屯溪,让屯溪走向世界。建议:

(一)加强统筹推进,优化品牌生态。探索建立国际屯溪品牌推进委员会,规划实施路径,构建品牌生态体系,将国际屯溪正式确立为我区名片,为一级品牌,下设国际会客厅新安花月夜等二级品牌;其中国际会客厅又设乡村会客厅(乡村文旅)、徽商会客厅(招商引资)、青创会客厅(育才引智)等子品牌;新安花月夜新安月夜夜游体验、新安盛宴夜宴经济、徽州风物夜购天地、精彩徽腔夜演集群、欢乐屯溪夜娱街区的五夜品牌;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确保品牌建设落到实处。

(二)夯实徽商底蕴,集聚人才合力。一是要打响独具特色的徽商会客厅品牌,健全完善常态化联系旅外人才制度,大力推进新徽商回归工程,通过项目招标、技术委托、合作开发等形式,吸引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影视传媒、文化会展、创意工艺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到屯溪创新创业;二是要加强由政府主导、境内外高端学术研究机构合作的徽商文化挖掘整理工作机制,将徽商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不同节点、景观带,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徽商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拓展徽商国际影响力。

(三)深化五夜特色,彰显文旅魅力。一是要借鉴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成功经验,构建屯溪新安花夜月旅游IP和夜间消费新格局,推动全区景点联动升级,发展五夜等新兴业态,展现国际屯溪的独特魅力;二是要对新安花夜月旅游品牌进行系统化的策划宣传推广,开展如新安夜八点新安十二时辰等特色旅游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屯溪,喜爱屯溪,互动屯溪,激活Z时代青年运营流量新媒体,为城市形象、地域特色、网红景点挖掘新兴IP,最终促进文旅消费第三产业的社交生态、经济多元触动发展。

(四)活跃创新载体,发展会展经济。省、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将黄山市打造成国际会展之都,近年来,我市多次举办、承办会议会展和外交外事活动,会展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屯溪应主动承接对接,把会展行业视为国际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将培育会展经济作为扶持重点,提升全区会展基础设施和会展服务水平,高标准谋划展览、贸易、会议等会展形式,探索会展+优势产业会展+文化旅游等模式,推动会展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赋能国际会客厅品牌建设。

 

(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余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