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2024年第12期
关于推进“旅游+”助力文旅融合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要结合屯溪实际,做好“旅游+”,扩容文旅资源利用空间,丰富以文化为基底的立体化跨界深度融合文旅产品。为此建议:
一是“旅游+山水”。中心城区山体众多,富有文化和灵气。如花山以石窟文化、摩崖石刻著称,鬲山、稽灵山佛文化突出,华山以戴震文化深受市民喜爱,孙王山因三国时期孙权之子孙和安葬于此而得名。要深入挖掘山文化,在微改造、精提升中融入文化因子,让中心城区的山因文气而可亲、可近、可游,推动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利用新安江及两岸优质景观资源,设置新安江水上乐园区域,开发飞艇、水上摩托、水上飞人等项目,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和体验。
二是“旅游+赛会”。把体育赛事与会议会展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竞走、骑行、登山等项目,争取更多世界级赛事落户屯溪。结合打造东部新城“国际会客厅”,布局建设专业会奖展览中心,努力承接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展览会、博览会、交流会、发布会,实施“会展+产业”“会展+消费”等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彰显“国际屯溪休闲都市”特色的现代会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影响力。
三是“旅游+研学”。我区作为徽州研学的大本营,要通过招建改等方式提升研学基地规模和档次,在食宿、卫生、环境、安全等方面满足青少年特殊群体接待服务要求。同时,降低徽文化的深重感,精心设置研学课程,通过融入游戏等方式,增强研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启发性,推动“研学游”向“研学优”发展。
四是“旅游+文博”。我区综合类、行业类、村史类等博物馆、纪念馆20余处,大都空间狭小、仅限参观,要借助大黄山建设机遇,多方争取支持,充分运用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技术,让知识的获取变成体验项目,让特色文化可感可及。同时,要鼓励博物馆面向市场开发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开展专题展览和文物鉴定讲座,让文化之美融入火热生活。
(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孙荣根)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慢、特病报销的建议
据统计,全区慢、特病患者累计达18750人,由于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大。目前这些特、慢病患者开具慢性病处方及医疗报销,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镇卫生院进行办理。由于大部分慢、特病患者均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行动不便问题。以新潭镇卫生院为例:目前该镇卫生院辖区内有慢、特病患者4290人,最远的村距离镇卫生院约13公里。因特、慢病人就诊不便,发生12345医疗投诉逐年增多。为此建议: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慢、特病报销服务,为慢、特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这不仅能有效缓解慢特病患者报销不便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可及性,而且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对特、慢病人群的关爱与尊重,促进社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教科卫体委 徐红芳)
关于完善九龙园区部分企业(单位)的地址
在百度地图上准确标识的建议
近期,九龙园区的伟启和跃驰科技两家企业反映,在注册成立并开工建设后,其地址在百度地图上一直无法搜索到,可能还有相类似的情况,给这些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在百度地图上无法准确标识企业地址,会导致来访客户、合作伙伴及物流配送等难以顺利找到企业所在地,不仅影响企业的日常业务交流和合作效率,还可能使企业错失一些商业机会,对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建议:
市区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与百度地图等相关地图服务商进行沟通协调,协助园区企业完善地址信息的收录工作,确保企业地址能够准确、及时地在地图上标识,从而为九龙园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进一步优化园区的营商环境。
(区政协港澳台侨委 朱月芳)
关于对小区未入住业主实行减半收取
物业费的建议
物业费的收取是为了维护小区的公共设施和环境,确保业主的生活质量,也是业主享受物业管理服务的必要支出。但对尚未入住小区的业主而言,其在一定程度上未能享受到相应服务。物业公司在收取这部分业主物业费时经常发生矛盾,有时还出现对簿公堂的情况。为减少这方面的矛盾,建议:
对未入住业主实行物业费减半政策,规定未入住业主需提前向物业管理公司报备,并提供相关资料,以便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核实。物业管理公司定期对未入住业主进行排查,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区政协经济委 吴庆玺)
关于适时启动重新制发镇村门牌号的建议
我区镇、村的门牌号系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制发,已逾40余年。随着城乡发展、拆旧建新及老房屋自然消失,现在农村有很多民房、各式公共场所缺失门牌号或门牌号不连续,对群众交流交往、快递派送有诸多不便。为此建议:
摸清民房底数,明确村组、农民新村(社区)等小区和镇村路段名称,适时启动我区农村地区重新制发门牌号工作,要求做到统一规范。
(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 陈国顺)
关于搬迁延安路戴震公园门口附近的
垃圾转运站的建议
经过一年时间的提升改造,戴震公园换上了“新装”、成为市民和游客观光打卡的又一处绝好场所。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距离延安路戴震公园门口50米左右处就有个垃圾转运站。该站面积小、处置垃圾的压力容器露天置于转运站之外,每天散发着刺鼻难闻的异味,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该站布局不够合理,处在老街、河街、老大桥和戴震公园几处旅游景点的交集路口,不仅影响市民生活,还严重影响游客观瞻和旅游城市的文明形象。为此建议:
结合珠塘社区老虎山巷片区改造项目,就延安路垃圾转运站的场所进行重新选址,并在技术上进行提升改造,增加和更换雾化设备和除臭系统等,起到减少废气、降尘等作用,解决转运站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致公党屯溪支部 江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