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2023年第19期
关于完善无障碍公共设施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建设更新,中心城区无障碍公共设施建设状况有较大改善,但盲道设计和铺设不规范、被固定障碍物占用、部分公共服务场所的出入口未合理坡化、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
关心关爱残障人士,切实维护残障人士的合法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保护弱势群体的一项民生工作。为此建议:
一是严格依法建设无障碍设施。坚持无障碍建设与新建工程同步进行,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严格规范无障碍设施设计,在中心城区市政建设的增量中保证无障碍环境的系统配套。
二是从严执法,加强监督。住建部门要严格按照残疾人保障法、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要求,实行严格监督,及时纠正和查处不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行为。
三是强化管理,保证无障碍设施正常发挥作用。建议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纳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依法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养护、使用等实施管理。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和普及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社会意义和知识,提高景区、道路业主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建设无障碍环境的认知水平,营造全社会关心、了解、支持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
(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 甄兵)
关于全连接监管预制菜进校园的建议
当前预制菜进校园的新闻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导致部分家长担心长期大量食用预制菜会对孩子们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及保障,预制菜是新生事物,在行业标准没有建立的情况下,预制菜进校园要慎重,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要不断强化。为此建议:
1. 教育、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学校学生餐配制管理制度体系,全链条监管预制菜的制售用,确保菜品可溯源,质量能达标。
2. 继续推进校长负责制,强化责任追究。明确校长、教师与学生共食预制菜,所有菜品分别取样保存1—2天。建立有关责任追究制度,如果学校采购预制菜是为了降低成本和谋取利益,从而导致菜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要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3. 教育、市场监管、学校等相关部门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参与监督,共同检查中小学校园食堂和当地预制菜的生产单位,如检查菜品原材料的进货渠道、索票索证,检查清洗、烹制、存放菜肴的整个流程规范情况。
(区政协港澳台侨委 胡美珍)
优化垃圾箱配置 助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
随着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工作进程推动,虽然城市面貌更加干净整洁了,但部分细节还需精准提标。比如:从滨江东路的牌坊路口到桑园路公交站台,纵向近1.5公里的主干道傍及横向50米的公园绿道区域内,只有新安江游船码头的售票厅门旁1个可移动简易垃圾桶。而这片区域人流量大,垃圾桶配置欠缺给市民和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垃圾散落路边和绿化草坪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培养提升市民 “爱干净”文明素养,阻碍“全国最干净城市”目标实现。为此建议:
1. 进一步把“最干净”向更宽领域延伸、向更高层次攀升、向更高目标迈进,对中心城区进行全面调研梳理,实现中心城区垃圾箱配置合理、全覆盖无死角。
2. 进一步在“微提升”上深入思考,实现“最干净”城市创建和方便民众生活、文明素养提升间无缝对接,逐步形成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高质量运行机制。
3. 进一步高品质设计中心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品牌和产品风格,整合资源统一运营。在有足够的设施覆盖规模前提下,用“平台的思维”宣传大美徽州和黄山,用“市场的力量”节约财政投入成本。
(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高雪琴)
关于加快推进占川河城市内河水生态环境
修复的建议
自占川河文创小镇段建设废除茅山闸后,占川河文创小镇以下老河道已成为排出该区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城市内河,该城市内河河道水质差,局部发黑发臭,水体中绿藻遍布,水生态环境脆弱,沿线民居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了我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际旅游城市形象。
据调查,造成占川河城市内河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生态流量严重不足,因地势原因老河道几无上游来水补充;二是污水入河现象依然突出,沿线雨污管道管道破损、混接错接、污水管道淤堵、污水管网检查井污水外溢、农村面源污染未经有效拦截等现象多发。因此建议:
一是解决老河道生态补水问题。为保障占川河生态补水需求,2020年市文投集团启动占川河文创小镇段水生态治理工程,目前该工程已近尾声,建议加快推进,趁着丰水期尽快向占川河老河道泄放生态流量,加快改善水体流动性差的问题。
二是解决老河道污水入河问题。建议住建部门对占川河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全面排查,对已建雨污水管网开展CCTV检测并修复,对未实现雨污分流区域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做到污水应接尽接,建立长效运维机制,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是修复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在解决生态补水和污水入河问题的基础上,建议我区谋划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争取新保资金和水污染防治资金,在河道内采取水下森林、深潭浅滩、微生态岛,缓冲带和人工湿地等措施修复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环境自净能力,形成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系统。
(九三学社屯溪区支社 汪晨)
关于提升中小学生研学实效的建议
研学活动是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提升小学教学有效性的又一个关键举措,随着研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家长和社会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部分家长认为,旅行研学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研学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点缀和延伸,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另一部分家长则持否定态度,他们普遍认为:研学活动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而且收费未有效公开;研学活动存在重“游”轻“学”问题,研学大多采用参观、游览等形式,学生被动参与,成效不明显。为了确保孩子们能够在“实践出真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特此建议:
1.寓教于乐,“游”“研”兼顾。活动的重点要放在“研”“学”上,在游玩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切实增长学生的见识。
2. 多方合作,规范透明。研学活动应遵循自愿原则,费用规范透明,学校不得从中盈利,保障家长知情权,对于特殊贫困的学生,应该探索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承担的经费筹措机制,减轻贫困家庭负担。
3. 精心谋划,保障实效。要提升学生参与度, 增加互动性强的趣味性小活动,分配给学生不同的角色,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引导学生能够真正地进入到研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的享受整个研学过程。
(区政协经济委 操先春)
关于规范民用无人机使用管理的建议
近年,无人机成为电子领域的新宠,随着无人机玩家越来越多,“乱飞”“黑飞”现象也逐渐增加,今年夏季以来,中心城区就有市民经常发现无人机飞行,夜晚进入小区“自由飞翔”,无人机带有拍照、拍视频功能,盘旋在客厅、卫生间窗外窥视住户隐私,对居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无人机进入小区,还会因为磁场干扰、操作不当等问题发生坠落,对居民安全带来隐患。
为此建议:
1. 有关民用无人机使用监管部门,要制定并执行民用无人机飞行监管办法,明确无人机使用实名登记、管制、备案、飞行许可等制度,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 要及时发布无人机空域限制通告和无人机警报信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无人机飞行,确保社会安全和治安。
3. 要加强无人机安全监控和防范,无人机航拍需要到当地公安部门治安管理大队报备,要告知其飞行环境范围及目的。同时公安部门要对不合法、不安全的无人机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
(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叶群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