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着力构建高端装备制造‘链’接上下游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产业链集群,源源不断地吸引相关企业加入到这个良好的产业链中,提升我区工业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循环经济,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年初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共同商定,将“着力构建高端装备制造‘链’接上下游推进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确定为2023年度区政协重点民主协商议题。自今年3月份以来,在主席会议的领导下精心制定调研方案,成立了由区政协经济委、区科技经信局、区投资促进局、九龙园区、区国投集团等单位负责人和相关委员组成的调研组,在程红副主席的带领下,通过组织学习、深入基层调研、听取介绍、组织座谈等方式,对我区高端装备制造业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和深刻分析,了解产业链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调研情况看,我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逐渐形成,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产业划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指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五个领域。结合我区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在行业代码开头为33-40的企业中,既是高新技术企业又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上企业共有15家,2022年总产值约8亿元。2023年1-9月,这1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3亿元,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缴纳税收4322万元,同比增长1375%,占规上企业税收比重为59.5%,产业总体呈企稳上升发展趋势。
近两年来,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取得以下成绩:1、产业集聚有特色。重点发展工业三大主导产业,一方面,批量退出实际规模距离规上标准差距较大的企业;另一方面,大幅缩减企业产值虚量,夯实企业生产经营数据,提升主导产业占比,这些产业较好地涵盖了我区现有企业,目前在三大主导产业内细分专栏,突出发展方向,如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子项工业母机产业,电子及新材料产业子项新型显示产业等。2、精准招引有定位。九龙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东风井关农业机械动力总成、西车智能物流叉车等项目建设进度,为我区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工业母机小微智造园以出让土地方式招引数控机床制造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明确产业园定位,加快产业园建设和关联企业招引落地。3、协作配套有政策。以中创精密和伟启智能为首的工业母机产业链项目招引工作,成果已初步显现,在打造共享研发设计中心、共享生产加工中心和共享检验检测中心的同时,也正在制定适宜的促进该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产业链发展。4、平台建设有保障。我区持续推进园区物流、人才、金融、生活等四个服务平台建设,着力解决物流费用高、融资贷款难、人才招引难、就餐休闲出行不便等具体问题,切实增强企业认同感和满意度;通过优化园区机构职能,理清思路并加快实施“中心+公司”运营模式,建成集基础设施维护、资产运营管理、主导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以及投融资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全面提升了九龙园区发展能级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 生产配套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基础。基础件、基础工艺和基础材料是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产品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基础件生产多数依靠外协,机械基础件主要包括轴承、齿轮、密封件、紧固件、传动件、模具等,属地工业企业中除部分传动件和模具外,其他基础件加工均不具备配套能力;基础制造工艺多数受限,机械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铸造、锻造、热处理、精加工、表面处理、钣金、装配等,除精加工、部分表面处理、钣金和装配外,其它工艺环评和能评难以符合我区要求,而且市内其他区县虽然有同类生产工艺,但因为产业不够集聚,加工成本可能比市外配套还要高;基础材料多数依靠外购,生产原材料主要为钢材,我区仅有规模很小的几家钢材销售企业,目前区内企业生产所需主要在市外采购。
2. 龙头带动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导向。从企业规模看,15家企业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仅2家(工业泵、博蓝特),总量均不超过3亿元,且市场前景一般,难以成长为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从产品种类看,除工业泵与单螺杆、双螺杆2家子公司产品相似外,仅有2家(申格电子、振州电子)企业产品小类代码相同,难以形成横向产业集聚;从产业配套看,15家企业中,与区属有上下游合作的企业仅5家,年配套总产值不足500万元,企业间关联度不高,难以形成纵向产业链。
3.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动力。从近3年企业研发投入看,15家企业中,8家企业没有设备技改投入,除4家新成立的企业外,仅有3家企业(良业智能,振州电子,拓达科技)研发占比逐年递增;从近5年企业产值增幅看,15家企业中,有8家企业产值增长幅度较小,并不同程度出现发展瓶颈,一直停留在产值最高点上下波动,预计未来3年产值增长幅度不大。
三、关于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产业链脉络
1. 科学选定链主企业。近年来,屯溪区先后引进中创精密、伟启科技、昱能动力、中昱信、富昊斯等优质项目,其中中创精密和伟启科技、昱能动力和中昱信、富昊斯与本地企业东元电子、万舜电器即将形成产业配套,产业链招商成效逐步显现。但上述企业虽然都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却分属不同类别,难以形成我区特色产业,建议对全区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产能、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估,有重点的选择1-2家企业为产业链“链主”企业,围绕“链主”企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 拓展链主同类产品。链主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关键环节,单1家链主企业对产业发展风险较高,一旦链主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将整个产业链配套企业带来较大影响,所以链主企业选定后,首先要开展强链招商。比如,选定中创精密为链主,可以以中创落地为样板,从丽水招引2-3家同样生产滑块、导轨的企业,一方面减小产业链发展风险,另一方面扩大链主配套需求,加快形成产业集聚。
3. 延伸链主配套产品。当链主企业发展具备规模,对产品基础件需求量较大时,瞄准配套目标企业,开展延链、补链招商,逐步完善产业链。比如,定向招引滑块、导轨所需的紧固件、滚轮等配套生产企业。另外,针对现有的存量企业,建议出台协作配套奖励政策,鼓励存量企业在保障现有产品稳步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承接产业链所需基础件的配套生产。比如鼎奇链,现有产品是传输链,但其生产工艺可以满足标准链生产,为昱能动力未来整车项目进行配套。
(二)加强政府引导,逐步完善产业链根基
1. 先行培育达规基础工艺。对钣金、开模等符合环评能评要求的加工配套企业,优先安排国有厂房租赁和入驻已腾笼地块,鼓励加工配套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加工质量和能力,帮助对接区域内有需求的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配套企业产能,做到能够配套的工艺,一定要留在屯溪,为下步制造业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2. 逐步配套其他基础工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制造业基础工艺研究,一方面积极协助企业寻找可替代的达标工艺,如抛丸取代发黑;另一方面,需要环评能评审批的工艺,如喷粉、热处理等,当园区企业整体加工需求达到一定量时,整合园区配额,划定生产区域,利用基金投资方式,培育1-2家企业建设工艺加工流程,并以不高于整合前企业加工成本,承接园区所有企业同类配套加工,做到环保、能耗可控。
3. 同步完善检验检测中心。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逐步形成产业链的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指导1家企业或引进第三方,建立产业链产品的专业检测机构,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督促企业,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达标。
(三)完善园区服务,持续做好项目精准招引
1. 结合园区定位做好招商。对已经建成的九龙科创园,重点是配合九龙园区服务中心,做好低效企业劝退工作,为新招引优质企业(项目)预留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东风井关农业机械动力总成、西车智能物流叉车等项目建设进度;通过“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土地集约”的方式,谋划“ 工业母机及核心部件”产业园,通过现有企业引商方式引导上下游小微企业聚集,从而达到成本降低、层级提升、资源共享、链条延展的目的。
2. 结合延链补链做好招商。按照“实施重大项目—引进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式聚集—打造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引导装备制造领域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和合作,提高产业的规模效应以及整体协作能力。针对性地进行“工业母机”相关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延链补链招商,招引数控机床制造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以头部企业为引领,促进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跨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