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未成年犯罪和权益保障工作的视察报告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其中未成年人犯罪占较大比例。为了更好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推动有关部门深入扎实做好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工作,根据政协安排,10月20日,社会和法制委组织部分委员,在江健副主席带领下,通过实地察看和座谈,开展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权益保障”工作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未成年人犯罪和受侵害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共受理移送审查逮捕未成年人涉罪13件19人,其中不批准逮捕5件10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未成年案件23件33人,提起公诉12件20人,相对不起诉7件7人。共受理审查逮捕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案件9件11人,批准逮捕8件8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侵害未成年人权利案件10件11人,提起公诉9件10人。
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原因分析
主观上,青少年的理解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较差,然而模仿能力较强,因此社会、网络以及家庭中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成长。
客观上,存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因素。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不雅视频和图文报刊、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影视剧等充斥在青少年周边,对青少年成长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引发他们对一些暴力、低俗行为的模仿;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德育教育,沉重的升学压力直接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而有些学校德育课、心理健康课又形同虚设;家庭方面,父母忙于事业无暇照顾子女,或因生育二胎忽视大孩的心理情绪等原因,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情况也愈发严重。
三、未成年人犯罪和权益保障工作主要做法
屯溪区检察院近年来,不仅办精品未检案件,还在打击的同时,传递未检“好声音”,以创建“昱检未来”品牌为起点,以打造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为契机,让歧途上的孩子重回正轨,让受伤的孩子重展笑颜,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和权益保障工作模式。
1. 拓展阵地,注重实效。以《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为切入点,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向家庭延伸;以案件办理反馈的倾向性问题为着力点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向学校延伸;以“1号检察建议”为着力点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向社会延伸。
2. 依法惩戒,精准帮教。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坚持少捕慎捕慎押,为其回归社会预留通道。坚持在依法惩戒和依法从宽并行的同时,坚持把帮教贯穿办案始终。引入司法社工等专业社会力量进行帮教,探索出“未检专业化办案+司法社工社会化帮教”的模式。
3. 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为做好预防未成年犯罪和权益保障工作,检察院致力于打造专业、精细、系统的三只团队,构建了四大工作机制,与团委建立关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机制、与民政、妇联建立加强家庭教育机制、与教育局、文旅体、住建局等多部门建立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治机制,同时建立了四大检察一体化办案机制。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障权益的意见建议
1. 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并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防控体系。党政部门要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作为创建平安屯溪、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认识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夯实责任,建立家庭、社区、学校、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立体防线,加大法治宣传、监管等工作落实,共同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权益保障工作。
2. 改进家庭教育,构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第一道防线。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才有可靠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当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区妇联、教育局和中小学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规划,办好家庭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为子女作表率。全社会都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3. 突现学校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摒弃“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优等生、轻后进生”的错误办学倾向,把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治宣传教育,努力培养爱国意识、守法意识。要防止歧视“问题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针对不同年龄青少年,要根据其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关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要高度关注留守学生,建立村、社区留守学生教育和监护体系,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引导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的个人兴趣和专长,使留守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4. 加大打击力度,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首先,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健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整治和管理,对违反规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厅,要依法严肃查处。其次,对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市场要加大巡查力度。坚决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第三,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同时还要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鼓励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方筹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德育、素质教育基地,解决青少年的专门活动场所问题,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一些积极向上、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丰富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有效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
5. 不断强化措施,积极探索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专政职能,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严厉打击各种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犯罪分子,保障青少年的民事、经济合法权益。进一步探索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新方法、新途径,遵循寓教于审、审教结合的工作思路,成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聘请妇联干部、政协委员等作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的人民陪审员,初步建立惩处、教育、矫正、预防等完整的青少年审判工作新机制,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被告人的司法保护,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同时进一步延伸司法机关的社会帮教职责,完善对犯罪青少年的矫治机制和帮教安置机制,探索实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制度,全面落实未成年人罪犯的村、社区矫正工作及回访考察工作,让全社会都主动关心、帮助他们使其转化为合格的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