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园区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九龙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破解我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年初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共同研定,将“优化园区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确定为2022年度区政协重点民主协商议题。自今年2月份以来,在主席会议的领导下精心制定调研方案,成立了由区政协经济委、港澳台侨委、区科技经信局、九龙园区等单位负责人和相关委员组成的调研组,在程红副主席的带领下,通过组织学习、深入实地调研、听取介绍、组织座谈等方式,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九龙园区环境及服务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和深入分析。从调研情况看:
一、基本情况
(一)园区基本概况。九龙园区成立于2004年7月,属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总规划面积5.86平方公里,已建成2.85平方公里,共有工业企业148家(含帅鑫园区),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9家。2021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13.33亿元,同比增长10.68%,规上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28.3%,经营销售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8.8%,税收1.7亿元,同比增长35%。
(二)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九龙园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黄山市新型工业化“5542”行动计划,立足于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聚焦首位产业(电子及新材料)、主导产业(汽车与装备制造)以及新兴培育产业(生物科技),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21年,电子及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10.62亿元,同比增长20.46%,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0.13亿元,同比增长18.24%,生物科技产业完成产值3.67亿元,同比增长76.16%,初步实现形成2个10亿元集聚产业的目标任务。同时,坚持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持续开展“五未”土地处置和低效企业劝退行动,近三年,累计劝退低效企业16家,盘活低效用地近900亩。企业受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区委、区政府多次开展新春访万企行动,为企业现场解决问题。同时,因疫情给企业带来运输和生产生活不便,区政府各部门主动协调,对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跨域协调开辟“爱心通道”,为企业排忧解难。
近年来,屯溪区委、区政府积极改善九龙园区的发展环境,加强园区道路、绿化、亮化、燃气及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打造物流平台、金融平台、人才平台和服务平台四大平台。努力提高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园区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力促进了园区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一是园区电力、燃气、排水防涝及雨污管网等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分时用电方面,虽然低谷电价较低,但由于员工照顾家庭生活需要,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以白天生产为主,不能利用分时电价政策降低用电成本,预先规划建设的电力设施和用户用电需求与用电分摊容量配置并不匹配,增加了企业的容量电费负担。二是部分企业反映园区内道路和通往市区道路局部破损,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也亟待提升。
2. 生产协作配套有待完善。一是基于早期规划和招商引资等原因,园区现有入驻企业间的生产配套不足。二是随着物流业在经济运行中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物流的需求不断提升,但是物流总费用居高不下,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3. 高端人才引进有待加强。一是高层次人才匮乏,创新人才欠缺,高技能人才和中层管理、策划人才不足。二是掌握熟练技能的普通工人年龄偏大,精力和体力不足,年龄结构矛盾凸显。三是企业员工中来自本地高校、职校毕业生中招录人数少、占比低,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流到外地就业,留在本地就业少。
4. 生活娱乐配套服务有待优化。九龙园区距离中心城区较远,附近为城郊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园区及附近区域商业规模小,生活配套方面存在不足。一是物资生活方面,菜市场、超市规模小、数量少,满足不了员工需求;二是娱乐生活方面,体育健身场馆、书吧、咖啡吧、影院等数量少、地方小、设施陈旧、服务能力差,留不住人;三是其他配套方面,医院、学校、课外培训机构规模小,吸引不了人。总体看来,资源的不足带来局部的价格上涨,比如外卖价格贵,导致园区生活配套成本上升,企业员工体验感下降。
三、意见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园区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园区企业服务力度。
1. 园区基础设施方面。一是树立长线思维、研究制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发展长远规划,结合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今后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对园区进行超前布局。二是加大项目投入,稳步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与市级有关部门对接,改善园区路网环境,特别是通往高速公路一号口、二号口及黄山市高新区的道路。尽快启动园区排水防涝改造项目及雨污管网修复等工程,减少雨水季节因水涝问题对生产、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园区电力提升项目,改善园区企业的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积极改造绿化、亮化、燃气等基础设施。改善园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园区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2. 生产协作配套方面。一是发展产业集群,在“双招双引”工作中要以重点产业为主,将类似的或能够形成产业链的企业在布局上进行有限集中,实施产业链招商,鼓励企业招商,招自己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并给予激励政策。二是深入了解园区企业文化、产品特性、上下游配套需求等,通过产品协商会、园区企业座谈会等形式掌握园区企业间的同质性和互补性问题。健全企业信息,编制全市乃至更大范围内园区企业名称、联系方式、产品分类、产业特点及企业希望配套产品等信息资料册,并分享给园区企业,增进本地产业链企业对接合作,减少企业运输成本,这样既可解决园区企业的配套产品,也可发掘潜在的客户。三是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园区管委会要加强与区疫情防控指挥办公室沟通协作,全面及时准确了解园区企业各物流目的地的防疫政策,跨域协调开辟“爱心通道”,同时协助企业制定应对措施,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四是通过招商引资为园区引进全方位全过程配套的物流企业,为企业产品的运输提供专项服务,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重点企业予以物流成本补贴。
3. 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靶向施策,引导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得到外部智力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二是扶持壮大园区,提升园区影响力。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园区企业的对外宣传,积极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社会效益,吸引各层次人才入园考察、参观、指导。联系毕业生到企业实习,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其充分了解园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企业引进人才创造条件。三是创新人才机制,通过对各企业的摸底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由政府出面到高校或外地招引人才,减少企业费用,推进技能人才共享,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4. 生活娱乐服务方面。一是选择合适的地段、位置招商引入规模大、经营好、管理善的企业建超市、商场。二是加大投人园区的生活娱乐设施,充实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加体育健身场馆、书吧、咖啡吧、影院等数量,提升服务能力,定期组织企业职工开展读书交流会、联谊会、各类球赛等职工联谊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对已开通运营的九龙园区公交专线,增加上下班高峰时间段班车次数,确保园区企业职工出行方便;加强与哈啰单车合作,提高园区整体单车覆盖面,让企业员工可就近骑行出园区换乘。四是加强九龙园区食堂就餐管理,吸纳企业员工监督就餐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与外卖企业合作,方便园区生活配套,降低职工生活成本,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五是加大与园区邻近相关单位如医院、学校、课外培训机构等的联系,为园区企业员工的就医、上学、培训等提供方便。